|
![]() |
当前位置:| CSSCI学术论文网 > 教育理论 > 教育学原理论文 > 中国教育科学 > 怎样才能搞好美术教学
怎样才能搞好美术教学
时间:2010-09-10 来源: 发表者:学术论文范文网 点击量: 【】 【期刊编辑合作】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它是一种基础的教育,但是在教育体系中却是一门不可以轻视的课程,它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牵连着素质教育的彻底实行。因此学习美术不仅是给学生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也是在教育教学中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才,故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美术教学视为一种文化学习,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和轻视的必要科目。
在新时期,注重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的紧密联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首先,教师要注重学生之间存在的个性差异,他们都有自己对待生活中美的衡量标准和对学习内容和方式的选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施美术课程教育时,先让学生能拥有最基本的美术素养,具备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们能自由自在地用各自的方法去表现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那么,怎样才能搞好美术教学呢?笔者认为主要着眼于以下方面:
1提供多样化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表达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美术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文化,应该强调学生对生活经验的积累和体验。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只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带好美术工具和材料就可以了,往往不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的经验到底是什么,上课之后就一切听从老师的安排。在美术课上,学生并不是只需带好绘画的几样工具和材料就能够上好的,而是应该告诉学生们本节美术课将要学习的主题内容是什么。比如,许多记忆画、创作画,学生没有经过平时的观察与积累,那是很难在课堂上运用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就能创作出来的。况且每位学生也并不是带着一片空白的头脑进入美术课堂。因此,上课前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知道将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并提示学生做好课前相关内容的准备。如果学生没有相关经验的积累,在课堂上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感受和体验。
2合理运用生活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术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运用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美术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开启学生学习知识大门的金钥匙,也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功力。比如,在小学各年级的美术课程中都分别穿插着作品欣赏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并不一定要求让学生学到多少设计的知识,而是要让教材呈现的各种类型的生活用品的造型、色彩、工艺和材质的初步了解,强化他们的思想意识,引导全心全意关注美术设计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贴近学生的生活,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审美需求,最终能大胆地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造美好事物。
3注重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能努力去想象、去创造、去探索。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对事物的认知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在教他们学美术时,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提高绘画能力。因此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他们的思维表现特点。学生们对作品的魅力所在主要在于学生绘画时用色、用线大胆、果断、单纯,不受对象约束,都带有强烈的主观性,更带有很多印象成份,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无意中都会创造出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正是这样,教师在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要看画中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他们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和新颖的表现。在学生眼里的世界中,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教师只有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认知规律,那才能正确评价他们的作品,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
总之,美术教材的内容及为丰富,教师要想真正上好每节美术课,还必须要认真备课和上课,在教学中激发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思维的创作能力,让他们在开心、愉快的环境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能大胆地表现自我。
TAG标签: 学术论文范文免费下载
上一篇:浅谈音乐教学中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下一篇:在音乐教学中“润物细无声”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