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一江:艺术要不要仰视时代(4)-艺术家观点-美术园
注册 | 登录 | 地图 | 热门标签 | RSS

加载中

美术园首页

杨一江:艺术要不要仰视时代(4)

本站:(美术园)美术网 时间:2010-09-02 13:07 |挑错|美术论坛
加载中

 

杨:经得住历史考验,这个概念本身也挺古典的。我觉得最主要是心情,因为这样做的话——很多朋友也说,甚至有些老师也说,说“你现在这样做,可能就是你了,画如其人。”我觉得他们是看得准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我比用另外的方式做作品要高兴一点。如果生存的问题逼迫我,我可能会做得比较外在(为他人而做,为时代),因为生存嘛!但是如果生存的问题解决了,或者是问题不大,那么,我还是愿意做一个——稍微任性一点,让自己更加愉快一点这样的事情。但是不是像梵高那样,完全不顾别人怎么说。其实我的性格没有那么坚决,也没有这么大师气。我会考虑别人的看法,包括朋友的看法、老师或者学生的看法,我都会注意的。但是这些东西,注意是注意,但它不会决定我的方向。还是以好玩为主。当然,各人认为的好玩不一样,比如唐志冈的好玩,我也觉得好玩;但是,我的好玩呢!我自己就更有体会一点,我要这样去画,我才觉得好玩。而且写实里边也是挺多的,也是细如牛毛:这种写实不好玩!哪种写实才好玩?我发现,这也很挑剔的,会非常非常的挑剔,比如尚丁他画成那样的东西,我觉得对尚丁会非常好玩,我也觉得挺好玩的,但是我真要那样去画的话,又不如我自己这样去画更好玩。它还是非常挑剔,非常精确的。

 

林:你还有一个观点,我觉得也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你说过;“今天很多人是一批画主义者,而你是一张画主义者。”我觉得“一张画主义者”更加符合古典绘画的精神。这种精神它包含了更多的对画面语言的探讨所要花费的心血,这是绘画这门古老技艺最为精彩和核心的部分。画家穷尽一生就是要画出好的画,要画出你自己所认可的好。你做的是跟主流不一样的事情。

 

杨:对,你说得很对。我觉得“一批画”,如果我那样做的话,可能会离我的期待远一些,但是“一张画主义”,暂且这么说了,它也未必是一张画,也许是两三张画,也许是一张画也没有画完,暂且这样说!这样的人并不少,也许更多。比如我们知道的景柯文,他也公开的说过:同样的东西,有的人会画很多张画,我只能画一张。这样公开的说过的艺术家也是很多的,也不单是我。我觉得这部分人更多,我属于更多的这部分人!当然,在这部分人当中,我也注意到了有的人在改变。有的人也会从一张画主义当中改变成一批画主义,有的人会从一批画主义当中改变成一张画主义。它是一个动态的局面。我持有这种看法,时间比较长。而且有些老师也会说,“你要画一批。”“应该快一点。”他们说得多了,我也觉得我是个怪物,我真的觉得我是个怪物。就是,谁的意见我也听不下去,真是有点“炖熟了的老母鸡,油盐进不去了”,完全是一点也听不进去的。也对!说话的时候也点头,道理上都承认,但是一动起手来,感觉不同意。倒不是我要——有些画家——我的一些朋友,他就说“当代艺术这么干,我就得来一点不这么干的画。”针对性很强的。我还没有这种气,心里没有这种不平,都挺好的。但是我犟不过我自已,而且,比如说到哪一个画家,很多年画这种东西,我很能理解,但是我无论如何——就算你把枪架到我脖子上,我只会说,“你让我做点别的吧!做别的,我可能会规规矩矩的给你做。”但是你又让我画画,又做一件事,我的确是很难做到。你就让我换一种去做好了,我肯定会提出这样的请求。

林:我觉得在这样一个强调观念的时代,它掩盖了很多绘画本身的问题,比如绘画语言的问题。有一些画家,他的观念很明确,但是他的作品缺乏表现力,有很多可以挑剔的地方。他会让你看了觉得很不舒服,就像让你心里打了疙瘩那样,气不畅。好的画,看起来,从头到脚都会很顺。认为一气呵成就可以顺的那种方法论,我也是比较怀疑,我总是觉得慢工出细活,从审美的常态出发,只有你每天都在斟酌一个画面的时候,你才能把细枝末节的东西剪掉,反复推敲画面才会比较完整。

杨:你说的东西是我非常注重的,其实说到一个核心问题:看到一张画,那这张画会不会好看,视觉上会不会让你喜欢?!不管画的是什么东西,语言对于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甚至把它说成核心也不过分的。那么这种顺——比方你怀疑一气呵成的画,是顺不顺的?是顺的。但是它比较单薄,就像写小说,很急写出来的那种东西,它可能有很多优点,是很顺的,很贯气的,但是丰富上不够。如果要丰富、要顺,并不是你画得要快或不快,而是你心里要有顺这种东西,就是你心里要有这种顺的感觉,能维持多长?你能把它贯彻到什么程度?我觉得是通过这个来做到的。你的怀疑跟我一样,通过多画可以体会到,它是那样的做出来的。很多画家其实我们看他画得很快,比方对中国影响很大的谢洛夫,其实他是画得很慢的,很慢很慢!现在我们知道的像弗洛伊德、委拉斯贵之、马奈、奥尔巴赫、巴尔蒂斯这样一些人,其实画得非常非常的慢!不是快的,像阿丽卡,他是画得很快, 你看他的顺和他们的顺,差别很大的。另外一点,比方有些画家的画,他有很多亮点,但是他有让你难以下咽的地方。我觉得最好是要有亮点,然后难以下咽的地方——你说它是鱼刺也好,最好剔除,这样是最好的境界。比方这个亮点是时代,他又没有,皮,毛,骨头,这样的画是最好最好的。这的确也是——我也跟很多朋友交流过,这也是他们的一个期待,很大的期待。是不是以后评价系统会有什么变化,不仅看潮流,其实它只是一个猜测。

林:或者对你来说,是一个多余的事情。杨:有这样的事情更好,它又是另一个期待。林:是一种信念?杨:他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东西,是一个我画画愉快之外的另一种愉快。有这个愉快更好,没有这个愉快我也可以继续画。

林:我觉得态度是最重要的。对于一个成长中的艺术家,他将来会有很多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就像今天我们看到的多数作品一样,一个普通的题材,可能会因为诗意的读者加入了更多别的东西进来,题材这一部分的价值会被这个时代放大,那么它就因此可能会掩藏掉另外一种价值,但是得清醒;另外一个可能是,一个艺术家他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他就是很全面的,符合整个评判体系的标准,做得很到位。杨:这种艺术家当然很好。比方毕加索说:画廊,他要我画得很出奇,然后我很出奇了!他要让我画两个奶子,我也给他画两个奶子。就是不管画廊如何要求他,你所有的要求他都包含在内,这样是最好的。但我自已是——我想大家也看得出来,语言这个线索始终是一个我比较看重的线索,我甚至会通过语言去喜欢他的题材。因为他语言的关系,我会喜欢他那个题材。一张画也好,一篇小说也好,小说可能他的故事情节很离奇,但是他的语言不好,我可能不会喜欢它这个故事情节;但它的语言很好,哪怕故事情节不是离奇,我也会喜欢这部小说。语言对于我来说真的是很重要的。那么,绘画也是这样,如果现在很多画家,如果他语言很好的话,我甚至会去喜欢他的题材,不管是什么题材我都会喜欢的,哪怕是一个历史画,哪怕画的是一个解放军,军事题材,或者是现在红灯区的,这不管,主要是语言很好,我都会去喜欢。刘小东画的那个烧耗子,它是什么题材呀?一个日常中很无聊的情节。但是要是它语言好的话,会影响我去喜欢它这个题材,所以说语言这个东西对于我来说,可能会是起到一种起决定性的作用。大家看到同时代的作品有共鸣,放大题材的价值,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经验总是在说明这点。 加载中

[上一篇:Yann Debelle de Montby:Vintage灵魂的创造者

!▲▲本文被收藏:加载中~ 次▲|我来说两句 |挑错|返回顶部 | 搜索

本文杨一江:艺术要不要仰视时代(4)的标签:
[下一篇:彭德:当代与跨代
艺术家观点-相关图文
加载中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

加载中

美术网 | 美术高考网 | 美术图库 | 画室大全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 |百度map | 投稿 admin#meishuyuan.com QQ:28792267
美术园美术网是为美术爱好者了解学习美术知识所创建的一个美术学习交流网站,含有美术新闻最新画展美术博客美术学习美术论坛、等特色内容。

美术园:美术爱好者交流社区!MeiShu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