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3)-艺术家观点-美术园
注册 | 登录 | 地图 | 热门标签 | RSS

加载中

美术园首页

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3)

本站:(美术园)美术网 时间:2010-07-20 07:35 |挑错|美术论坛
加载中


  俞可:我觉得是这样的,朱青生表述得很好,朱青生说在一个比较不容易接受当代艺术的环境里面有了当代艺术展,它本身就显示出一种意义,我们一说就会说到意义,它会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或者异样的视觉经验,这一点还是证明了北大还是有一种包容性在里面。因为我们一进大门的时候,看到这些建筑,看到周围的一切,脑子里关于北大的想象就出来了,但是在那种有序的,对传统北大的视觉或者是文字描述的体验里面,走到这个博物馆的时候,被这几个非常火爆的人一下子就打乱了北大的秩序,打乱了我们对北大一种理想化的体验,这本身就构成了北大的一种在学术上的包容,并且会引发一些关于这些新东西的思考和一些研究。

  记者:你觉得会成为一种趋势吗?

  俞可:北大要靠这几个火爆的艺术家来改变北大,基本上可能性是很小的,因为在中国这种博大的、或者说有着悠久传统的思想体系里面,这点儿所谓的几个火爆的艺术家,或者说非常雷人的艺术家,可能力量还是不够的,但是来做这个事还是可以让我们展开一些想象的,应该是这样的。

  记者:谢谢您。

  朱青生: 最新的东西,必须在最深厚的地方产生激荡

  记者:具有当代性的一个展览,在北大这样一个很具有传统的地方展出的时候,你有什么样的想法呢?

  朱青生:北大不光是一个有传统的地方,也是当代艺术的中心,因为中国现代艺术档案的中心就在北大,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编辑部就在北大,所以在这儿出现,简直是太正常了。我感觉到这个事情就应该在这儿发生,所以就在这儿发生了。倒是在考古博物馆办的时候有一种特殊的意味,就是它的展览总是把古老的感觉和现代的一种意识对比起来展示,这个对比展示的意味,就有了一种更深的意味,这种更深的意味的体现,就是它是把我们所看到的今天中国的遭遇,变成为一次艺术的行为。因为今天中国的遭遇就是一个古老的伟大的国家,将要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间,与最先进的可能性交合,那么如何处置艺术家在这个里面所做出的反应,是一种很特别的陈述,因此我们对于这样的陈述,抱有极大的兴趣,因为我们实在是在观察着今天最有想象力和最敏感的艺术家,他们能够带给我们这些问题有什么样新的回答或者解释的可能。

  记者:那么您觉得当代艺术在北大展览的形式,以后会有什么样的发展?会不会再引用更多这样的展览呢?

  朱青生:这个问题,要依赖于两点:第一,我们一直长期以来,我在北京大学已经二十三年了。1988年的时候,北京大学就率先设了现代艺术的专门课程,这个课程恐怕在中国是比较早的,就像画法研究会在中国成立的时候是1918年,在大学里面设立专门的机构也是比较早的,这是北大的传统,也是北大的责任。那么北大在展览的方法上,其实目前缺乏空间,赛克勒博物馆也只能在他们博物馆拿出一小部分的空间做这样的事情,做得很了不起。我非常敬佩他的馆长和徐天进老师的作为。我觉得北大需要的是建立一个当代美术馆,这个想法其实多少年来都提出,而且多少年来都努力。我为做这样的一件事情曾经在我回国之后连续写过三十二次报告,但是因为北京大学的工作很多,当时也是百废待兴,目前这个馆还没有建起来,但是我想很多人也许忽视了在一个大学或者在北大的周围,一个当代艺术馆不是为北大办,也是为当代艺术的,是为文化的,而这个文化只有在大学的核心地带,跟所有的年轻人,跟很多的年轻人不是所有的年轻人,和很多的在学术上特别深入地去研究的人在一起的时候,它建造的是这个民族未来的思想感觉和它的精神,这是最中的。而我们的精神的核心之地如果没有当代艺术的介入,那么这样的精神,第一,它不具备前沿的可能性;第二,它就不可能建成真正的中国民主进程。因为民主进程的建立,必须是最新的东西,在最深厚的地方产生激荡的结果。

  记者:刚才您看了展览之后也来了很多北大的学生或者是老师,他们有什么样的反响呢?

  朱青生:那个要问他们,我不知道,因为我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我的反响不代表他们的反响。

  记者:您做的《当代艺术年鉴》跟这个展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朱青生:肯定我们的《年鉴》会记录这样的展览,上次他们的展览就被记录了。

  记者:这样记录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分量,形式是什么样的?

  朱青生:我们有《年鉴》的规矩,按照这个规矩来办就行了,肯定在今天会作为一个事件记录下来,我们对这几个艺术家都很关注的,所以最后都会成为一个条目。

  记者:谢谢!

  王林:对于现实和历史之间关系的关注,非常重要

  记者:您觉得这个展览和中国当代现实的结合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谈一谈您的感想?

  王林:首先我觉得这种组合很有意思,中国当代艺术的创作,特别是艺术家,还是应该进入一种研究的状态,如何把自己的艺术做得更深入,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前些年基本上属于横向发展。所谓的横向发展,就是做一点作品,马上做展览,然后就到处去宣传,然后画廊等等,你感觉到就是在一个表面上扩散,艺术家的心理,只要有品可以扩散,只要有宣传就可以出名,只要有资本,就可以卖得很贵。那么这样一种结果造成了我们的艺术创作或者艺术家的心态,他对艺术没有一个纵向的,深入的研究性。我觉得艺术毕竟应该算是一个专业,起码在现在算是一个专业,它有它的历史背景,有它现实的语境,有艺术史的上下文,有一个作品世界在背后作为知识背景。那么你的艺术作品如何能够在这样一个条件下面产生独特的价值和意义,我觉得还是需要有很多的人能够沉下心来进行研究。所以我觉得金锋、原弓、左小祖咒他们几位,他们的思路很好,这几人结合成一个群体或者一个小组也好,然后我们是要持续的,研究性地去从事艺术创作,把自己的创作语言,还有你的价值追求,还有思想的深度,能够有所纵深的发展,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方式,值得提倡。

  就这个展览来说,结合了北大跟考古有关的一个陈列馆,结合这么一个场地来做挺有意思的。实际上很多现实的东西,其实你过一段时间,它可能就成为我们要去考察的对象了,再远一点就成为考古的对象了。在某种意义上说,如何去把现实中很多问题或者是存在现实当中的很多东西揭示出来,在某种意义上有一种历史价值,其实考古完全跟历史有一些关系,所以我觉得艺术家其实最后的归宿是艺术史,所以对于历史的这种关注,特别是对于现实和历史之间关系的关注,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他们这个展览的一个特点。
加载中
[上一篇:吴冠中:画家忘了艺术是什么

!▲▲本文被收藏:加载中~ 次▲|我来说两句 |挑错|返回顶部 | 搜索

本文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3)的标签:
[下一篇: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研讨会
艺术家观点-相关图文
加载中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

加载中

美术网 | 美术高考网 | 美术图库 | 画室大全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 |百度map | 投稿 admin#meishuyuan.com QQ:28792267
美术园美术网是为美术爱好者了解学习美术知识所创建的一个美术学习交流网站,含有美术新闻最新画展美术博客美术学习美术论坛、等特色内容。

美术园:美术爱好者交流社区!MeiShu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