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2)-艺术家观点-美术园
注册 | 登录 | 地图 | 热门标签 | RSS

加载中

美术园首页

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2)

本站:(美术园)美术网 时间:2010-07-20 07:35 |挑错|美术论坛
加载中


  另外两个艺术家的作品,其实也不错。包括左小祖咒,他显然也是对当前,对我们这个时代更有一种反讽的意味。奚建军的作品就是把一种很西方化的符号和中国底层的符号混合起来做成这种装置,也是对我们中国当代社会是一个很好的映照。这几个人的作品和我们现实的问题,和现在的文化现状都有很深入的关联,但是他们没有采取一种很简单化方式,他们这个作品的材料,包括转换的方式,都做得比较好,应该说还是一个比较小而精的展览。

  记者:这样一个当代性的展览在北大博物馆里面展出,您觉得之间有没有什么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孙老师:北大过去我们对他们的印象,更多地是在思想、文化方面追求一种所谓深度、比较精英化的学校,在这样的学校里,我觉得当代艺术的介入,应该是这个学校所应该有的一个环境,更多地能够激活一些更有当代性的思想,为我们这样一个学术的殿堂里面带来一些艺术上的冲击,而且是探索艺术上的冲击,应该来讲对学校文化的构成是非常有好处的。

  记者:谢谢!

  俞可:什么人是艺术家,什么人不是艺术家

  记者:这个展览你觉得怎么样?

  俞可:这几个比较生猛的艺术家,因为我们对他们过去比较了解,奚建军这些老是让我们大吃一惊,在一个西方化的背景里面做一些作品,现在移居中国,可能还是会有一些相互之间的碰撞或者说在文化之间寻找自己的一些可能性,我觉得仍然还是有意思的一些创作。

  记者:你觉得他的作品和中国环境当下结合得怎么样?

  俞可:海归和土鳖肯定表达的方式是有差异的,不可能没有差异。因为他是怀揣理想去欧洲去做文化和艺术上的体验,在这个体验过程中,随着他态度的逐渐转变,随着他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后,会得出一个可能我们在本土上无法获得的一些经验,当然我不是说这个经验是有效的,也许它是无效的,但是至少它会跟我们在隔岸观火时候的感受有一些差异。

  记者:有特殊的经历,其他三位艺术家呢?

  俞可:原弓是一个“冒险家”,过去他是想做艺术活动来引起人们对中国文化进程,包括当代艺术的实验,在这方面他想做一些比较实际的工作,我真的没有想到他后面有这么多的人文情结和对艺术的热爱。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原弓在一个艺术的接触过程当中逐渐地去体悟到一些艺术家都无法体悟的一些东西。在今天,用观念或者是用一种不同于过去对艺术认识的媒介以后,可能原弓采取了一个自己的创作思路,我觉得他做的作品,其实比我想象得好多了,就是他很有意思,而且他的意思,可能还是会有一点不一样,因为他不是很在乎可能美术史的这个背景,他在乎一种现场的经验和现场的感受。他对社会问题比较敏感,他在这个里面作为他的一个出发点,我觉得原弓基本上延用了中国现实主义的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只不过他可能会做得极端一些,他有别于我们对现实主义的体验,但是原弓更进一步地说他属于这种类型的艺术家。

  记者:结合这个现场的作品,谈一下?

  俞可:从工具可以延伸到整个中国背景的一种思考,可能80后、90后思考这种难度会大一些。我们可能老年人体会这个东西的时候,要容易引起联想一些。但是我觉得其实它放置一个传统的空间,用另外一种表述方式面对这些建筑,面对周围的空间,也许可以给80后,90提出一个关于空间的思考,但不一定想到什么艺术一定要有什么深度,一定要真正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我们所想象的情感符号,不一定是这样的。是不是通过他这个作品,通过这个媒介引发了我们关于一些东西的思考,这个可能是艺术的一个作用。

  记者:一种提示?

  俞可:也不一定,艺术家要去指路显然是不合适的,指路的事情让给政治家算了,困惑的事情交给哲学家。

  记者:艺术家就是冒险。

  俞可:艺术家也不是一个完全冒险的行业,今天的艺术家冒险得很少了,恰恰原弓还游离开这种不喜欢冒险的行业转型成为一个艺术家。他把他对社会的一种经历和冒险用在艺术的表述上,仍然还是有意义的,同时他也延伸到我们对于艺术家比较专业的一个身份的思考,就是什么人是艺术家,什么人不是艺术家。

  记者:金锋的作品呢?

  俞可:金锋的作品还是我们过去比较熟悉的一种表达方式,就是对我们中国很长一个历史阶段的反思,他沿用了这种,只不过在表达上有别于我们过去对艺术常有的认识。就是说我们觉得艺术是怎么回事,它的表述或者它的认识,它的表达应该是怎么样的,它的媒介应该是什么样的,尽管装置这个东西已经不新奇了,但是这种转换仍然还是有意义的。今天在讲,金锋有时候比较使我感动,为什么?因为金锋一直觉得他不是很在乎今天社会常态的价值,赋予艺术家的一种认识和价值,他就是一个梦,想通过自己的一个想象,关于这些的想象来实现一些他关于社会的一种反思。

  记者:您对他们都很熟悉是吗?

  俞可:比较熟悉,左小是前段时间参加了我的展览,左小早期,我觉得他是跟一群艺术家朋友在一起以后,也免不了有一些艺术冲动,因为音乐和这种也是非常共通的东西,我常常听到音乐界对左小有非常好的评价,实际上我从来没有去认真地研究过他的音乐作品,但是他当时《为无名山增高一米》,确实给中国人在认识和去阅读早期的行为艺术的时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我想左小肯定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去思考和去认识,或者说他去实验他的跨领域当中音乐不能企及的一些东西,左小肯定是用这样的角度做文章。

  记者:他的作品在形式上和专业的艺术家有什么区别吗?

  俞可:我倒看不出左小在这方面有什么非常大和艺术家表现不一样的东西,我觉得他基本上还是再一个比较容易去理解和认识的巢穴里面在行为,因为我对他新的作品没有多大的研究,没有看见他最新的一些作品,所以不是很好做一个联想式的对比。我在想如果左小要在这方面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势必应该去做如何把声音这种东西有效地结合在作品里面,因为我们在和欧洲今天当代艺术实验文化的对比当中,关于声音的一种表达好像是比较缺失的,左小的潜质和对艺术的理解是非常不错的地应该说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如果把他把这方面的能力加以发挥,左小肯定是一个非常优秀的艺术家。

  记者:您觉得这样一个当代的展览在北大环境当中展出,您有什么样的感觉?
加载中
[上一篇:吴冠中:画家忘了艺术是什么

!▲▲本文被收藏:加载中~ 次▲|我来说两句 |挑错|返回顶部 | 搜索

本文批评家对展览“3+1各自表述”的看法与观点(2)的标签:
[下一篇:鸥洋意象油画学术展研讨会
艺术家观点-相关图文
加载中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

加载中

美术网 | 美术高考网 | 美术图库 | 画室大全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 |百度map | 投稿 admin#meishuyuan.com QQ:28792267
美术园美术网是为美术爱好者了解学习美术知识所创建的一个美术学习交流网站,含有美术新闻最新画展美术博客美术学习美术论坛、等特色内容。

美术园:美术爱好者交流社区!MeiShu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