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复习题(4)-中国美术史-美术园
注册 | 登录 | 地图 | 热门标签 | RSS

加载中

美术园首页

中国美术史复习题(4)

本站:(美术园)美术网 时间:2010-11-10 23:08 |挑错|美术论坛
加载中

元四家

元代中晚期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当推被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都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自己的心境和生活情趣,是明清以来山水画家心目中的旗帜。

黄公望在元四家中年岁最长,诗中自称“松雪斋中小学生”,专工山水,多表现常熟虞山,浙江富春山一带的风景。他取法荆浩、董源诸家,加以融化,常以水墨或浅绛设色作画,苍润浑厚,为明清文人画家所师法。其传世作品《富春山居图卷》长达两丈,描绘富春桐庐山水,吸收董巨披麻皴而更加简括,是古代山水画中的巨作.

吴镇师法董、巨皴法,笔墨雄秀清润,表现苍茫气象。喜作渔父图,画清远江湖中,一舟悠然,并题渔歌于其上,词语清新。诗中“只钓鲈鱼不钓名”等句抒写自己安贫乐道,自鸣高雅的情怀。所画墨竹用笔草草若不经意,而情态生动。他的传世作品有《渔父图》,《秋江渔隐图》,《竹谱册》等。

倪瓒所画山水主要表现太湖风光,近处坡陀树木,远山伏卧,中间大片汪洋湖水,意境清幽深远,荒寒萧索,带有孤独寂寞的感情色彩。他取荆关董巨之长而加以融会,以干笔淡墨画出明洁清幽的秋景,十分耐人寻味,极为明清文人画家推崇。常自谓“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传世作品有《渔庄秋霁图》,《虞山林壑图》等。其书法尤其是小楷清逸潇洒,无一点俗尘,为后世所重。

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所画山水多表现隐居生活,运笔及写景极富层次变化,画法在董巨基础上加以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解索皴、牛毛皴。王蒙用墨厚重,构图繁密,景色郁然深秀,是元四家中较有功力的一个。作品有《春山读书》,《青卞隐居》,《夏日山居》等。

“元四家”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然有一定的山水根据。王蒙写黄鹤山,倪瓒画太湖,黄公望画富春江,黄公望遇佳山水则随笔模记。他们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理想,并题跋诗文加以阐述。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感上多流于伤感、淡泊、孤独,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他们在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而不趋附社会审美爱好。“仆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一带的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元四家”在绘画史上获得地位真正的原因是他们在笔墨技法上的成就。黄公望初创浅绛设色画法和袭自董巨的“披麻皴”的水墨皴法,倪瓒的侧锋乾笔的皴法,王蒙的“解索皴”和用淡墨勾染、焦墨皴擦的画法,吴镇的浓厚的笔墨,这些笔墨的效果和风格是赵孟頫以来的元朝画家开始有意地追求的,至此得以完备。他们企图用极简单的方法表现空气、阳光、远近等复杂条件下的山石树木的形质神貌,同时又具有各自表现效果和个人的风格。黄公望的画“意味无穷,学者罕窥其津涉也”。倪瓒被称为“幽淡简劲”。吴镇被认为“笔力雄劲,墨气沈厚”。王蒙的画是“望之郁然深秀”。

 

 

浙派。

戴进山水以马、夏为主,并能变南宋浑厚沉郁之趣,成健拔劲锐一体。他的山水画与南宋画家相比措景丰富,较元人多生活实感,大多构图剪裁精当而境象恢宏,造型明快而富于质感,笔墨劲健而法度严谨,格调洒脱而清爽隽秀。山水画之外,戴进也工人物、花鸟,其人物画和花鸟画在取材与画法上较少新意,但是极见功力。当时宫廷内外追随戴进者甚众,因为戴进籍贯浙江,故称这一派为浙派。

浙派另一位大师是吴伟,吴伟源出于文进,但笔法更逸,用水更多,气魄更大,布景造型也更简括整体。吴伟也擅长人物,精于元人白描、南宋简笔与唐吴道子用笔。

 

 

 

简述吴门四家成就。

明中期以后,随着院体与浙派的极盛而衰,以古称吴门的苏州为中心,形成了波澜日壮的吴门派。吴门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一般认为,这一画派兴起于沈周,成于文征明。沈周、文征明、唐寅与仇英为吴门四家。他们的艺术风格宁静典雅、风流飘逸,进而体现自得其乐的精神生活。

在沈周与文征明的山水画中,水墨以及水墨淡着色的作品更为引人注目,并且都有粗细两种风格。

沈周的山水画以粗笔为多,师承吴镇而上溯董巨,笔丰墨健、浑厚沉郁、意态轩昂,犹能在温雅恬静的的情调里表达恢宏的胸襟、丰富的想象与蓬勃的生命力。其作品反映出来的审美趣味和笔墨意韵,代表了明代文人画的美学追求。

文征明的山水画以细笔为主要面目。他宗法赵孟頫,旁参王蒙,每于繁密中见文秀,情调娴静典雅,布景层叠而上然缺少纵深空间表现,笔墨则于干枯中见秀润,于熟练中显生涩,设色清丽雅洁,自有一股“士气”充溢其中。文征明的抒情意味胜于沈周,气度格局逊之。

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了另外两种风格,体现了滥觞于此时而尤盛于清代的文人画家职业化与职业画家文人化的融合趋势。

 

 

董其昌与南北宗论。

董其昌对文人山水画的贡献,在于他进一步提纯了绘画语言,即把中国画的笔墨语言从绘画的综合因素中突出出来,不再仅仅作为营造画像的手段,而是成为绘画表现的重要目的。其结果便是使笔墨的组合成为画面的中心,由此建立起具有抽象形式美感的画面结构。

董其昌的绘画理论体现在《画禅室随笔》中,他论画以“南北宗论”为中心。借唐代禅宗分南、北两宗来解释自唐代以来数百年的中国山水画的演变历史。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做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尚率真,轻功力,崇士气,斥画工,重笔墨,轻丘壑,尊变化,黜刻画。虽然对画史的概括并不完全符合历史实际,但其提倡的美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青藤白阳。

陈淳字道复,号白阳山人,其水墨花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豪,疏斜历乱,形神兼备,在运用水墨和构图方面都有新的创造。

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是继陈淳之后,从根本上完成了水墨写意花鸟画变革的一代大师。他赋予花卉以强烈的主观情感,一反吴门派恬适的意趣,直抒愤世嫉俗,激荡难平之情,赋予作品以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徐渭把中国写意花鸟画推向了能够强烈抒写内心情感的极高境界,把在生宣纸上充分表现并且随意控制笔墨的表现力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成为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中的里程碑。

 

 

四僧

“四僧”为八大山人、石涛、髡残和弘仁,他们仍属于文人画系统,但已不局限于南宗,受徐渭的影响尤大。他们十分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以再现前人意境为满足,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分别以激情洋溢或深情凝蓄的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代表的情感内容,以来自客观世界又有高度加工的艺术形象,丰富了自然美的表现和意境的创造,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且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

 

 

 

加载中
[上一篇:新中国美术史--运动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运动

!▲▲本文被收藏:加载中~ 次▲|我来说两句 |挑错|返回顶部 | 搜索

[下一篇:《中国美术史》教学方案
中国美术史-相关图文
加载中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

加载中

美术网 | 美术高考网 | 美术图库 | 画室大全 |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TAG标签| rss订阅 |百度map | 投稿 admin#meishuyuan.com QQ:28792267
美术园美术网是为美术爱好者了解学习美术知识所创建的一个美术学习交流网站,含有美术新闻最新画展美术博客美术学习美术论坛、等特色内容。

美术园:美术爱好者交流社区!MeiShu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