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色彩写生的观察过程和绘画过程是交融的。绘画调色对观察的反馈是发展观察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人来到这个世界,在不停地自我选择、自我创造,在不断设计自己的同时不断领会世界。这里选择的前提在于判断,判断在于观察领会。破译“密码”后,设计意识要贯穿全过程,这就不是靠局部照抄来拼凑画面的,而是要抓住感受主动构件画面,在画布上涂第一笔时就打破了画面的平衡,接下来就是通过建立一种关系,使画面趋于平衡,然后又打破平衡,再建立平衡……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在主客体之间寻找坐标点,使意向主体和对象得到艺术的显现。使画面返回第一映像的“统觉”中来。
色彩写生是艺术活动,不是科学活动。不同的色调能让不同的人产生不同的情绪和心情。色彩写生要表现情感精神,要表现色彩价值(色价)。这要研究色彩的心理属性,以色抒情,又要通过色彩语言表现民族的人文精神。色彩写生并非是对客体机械的模仿,也不是封闭主体的主观臆造。中国古代画论中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再精辟不过的了。
在绘画中色彩表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同构图、造型、笔触肌理等因素一起形成统一的艺术语言。如果几方面因素选择搭配不当,味道就不对了。比如“维纳斯”大理石雕像是白色的,给人以典雅之感,陕北民间“布考虑”造型象征夸张,色彩浓艳。如果两者色彩上互换一下,试想是什么样子。有人以为古典的造型和印象派色彩结合起来就完美了,实际上并非如此,19世纪法国学院派的绘画就是失败的例子。
综上所述,色彩问题既有抽象构成因素,又有与内容对象结合的因素;既有客体的光学因素,又有主体的认知因素;既有物的显现因素,又有人的情感表达因素;既有感性因素,又有理性因素。这些对应的因素经常是咫尺天涯,就像在漫无边际的太空中隔河相望,画家的职责就是以充满感觉、悟性和智慧的手法搭起闪光的“鹊桥”,使之相会。
(作者系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艺系教师)
[上一篇:主观色彩与当代色彩教学
] |
||||
|
||||
[下一篇:郭向东:《光的色彩颜色》教学反思 ] |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