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 发挥多媒体在美术欣赏课中的潜力美术欣赏课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途径,它所涉及的内容极具广泛性和综合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美术的审美特点出发,通过古今中外各类优秀的美术作品介绍、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感知记忆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分析、判断,从中获得知识、审美经验和享受,从而掌握美术欣赏方法,提高审美水平。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能以全方位、立体、动态的形式,全面、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的内涵,而且以多种形式组合,有效的交替使用,以全面刺激学生的视觉(眼)、听觉(耳)、感觉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它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媒体的设计,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设计。(一)观赏性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实物投影仪、幻灯机等现代教学媒体,进行静态的画面展示。因为幻灯机、投影仪等光学媒体能使学生在静止的状态下,观察扩大了的图片,便于学生观赏。还可利用录像、VCD等进行动态的播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能力。如在欣赏凡高的《向日葵》,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时,可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全部或局部的放大观赏,充分展示其作品的表现方法及艺术性,更有利于作品精华部分的展示。从而使学生在观赏中提高审美能力。(二)直观性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欣赏过程,只能诉诸于视觉形式来完成。因此通过对艺术形式的直接感受而进入审美体验,就成为美术欣赏的主要途径。据此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对中国古代建筑《长城》和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秦代兵马俑》的欣赏。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带学生到实地参观和感受可能性不大,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VCD等,播放《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图片和实况录像资料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三)情感、情境性情感是人对客体态度的反映。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等,对人的情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触景生情就是美术欣赏活动过程中的一种现象,因此激发情感可以促进欣赏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实物投影仪、功放、组合音响等,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越性,全方位、立体的调动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就能与学生的需要、兴致、情趣等因素结合,产生优越兴奋中心,从而达到高效能的欣赏。如对德拉克洛瓦《自由领导人民》、毕加索《格尔尼卡》的欣赏,可先用录像播放有关的侵略战争片段,后用实物投影仪投出放大的画面。其间配以抗战时期的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等),再结合教师的讲解创造一种激昂、拼搏、奋进的战斗情景,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从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联想性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不是纯机械的反映,而是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审美经验的局限。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因素而开展种种联想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如义勇军进行曲会产生一种亢奋的激情,一方面是旋律自身节奏的高亢激昂,另一方面欣赏者与抗战时期浴血奋战的生活经历相联系而引起的精神上与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就此特点,教学时就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录像、投影、电视等媒体进行相关动感画面的播放展示,引发学生的联想,诱导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如在欣赏中国油画罗中立《父亲》时,用录像机播放相同背景的有关农民生活的录像片能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五)知识性美术欣赏教学的程序为叙述、分析、解释、评价。我们面对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涉足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叙述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含义,还是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表达的观念,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涉及人文、社会、宗教、哲学、地理等学科。这样就造成欣赏课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边是教学时间少,另一边是内容多、门类多、知识面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个有效的手段。它以信息高、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可将重点、难点予以突出强调反复观看的功能,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前后调整组合的优点。如何根据年代、门类、时间等进行演示,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最大限度优化教学过程,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现代多媒体的广泛性和任意组合性及功能的多样性,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欣赏课中的潜力
二、教学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画家的工作室几乎没有例外,参差不齐的画框、画架,今天摆在这里,明天得挪到别处,名目繁多的油画颜料挤在画板上,空气中弥漫着松节油的味道,画家的工作服本身已是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多少年来,这样的环境中出现过许多拉斐尔、达·芬奇这样的艺术大师,这种环境曾激发多少艺术家的灵感,产生多少不朽的作品。现在我们到另外一种画室来看看。这里没有了油味,也见不到污染,电脑专家不时的敲击键盘或移动着鼠标器,屏幕上随之出现色彩丰富的画面,它可以像油画,也可以像水彩,不用炭条可以作素描,不用刀可以产生木刻的效果,如果你想清除不满意的部分,只须敲打键盘,想保留的可以存储在所谓软件或硬盘上随时调用,保证不会退色,不会走样。这就是电脑绘图!特别在工艺设计方面,人很难做到的,电脑却能做得很轻松、迅速且精确。例如,要画出100条相互平行的直线,徒手作谁也难免出些误差,但电脑做这件事则百分之百保证质量,又假如,画家想再现已去掉的颜色是很难准确做到的,因为画笔上不同的颜色调合在一起,成分难以定量,可是电脑调合颜色时,每种成分都有数量标志,下次只要设定同样的参数,则保证再现同样的颜色,电脑产生颜色基于红(R)绿(G)蓝(B),而它们各自有256个等级,记以数字0,1,2……225。那么总共生成的不同颜色可达256种,即大约1600多万种,这应该说是够用的了。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使设计师不再依赖绘图板,画家得以尝试画笔以外的绘画手段,当然传统的手工绘画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将永远得到流传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上应用电脑绘画,却有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侧重的是素质教育,在旧的模式没条件实现时,可用电脑让学生了解各种技法,让学生了解各种画种的表现技法与艺术特点,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却又是必须的,学生不用带水彩画颜料、调色盒、水彩笔、水彩纸、小水桶等工具材料,只在电脑上操作,就可以大致上了解水彩画的作画过程与特点,而对于工具材料更为复杂的油画,学生也可以在荧幕上尝试涂抹几笔的乐趣。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段,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减轻其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么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是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上一篇:美术教学叙事沉默也是一种机智
] |
||||
|
||||
[下一篇:第十二届全国中小学美术作品评选活动 ] |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