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设计-交流区】 | 内容为: 展会上的年轻化元素菜 ■ 都市时报实习记者 黎汉沿 具有创意的造型吸引市民拍照 ■ 都市时报见习记者 张萌 走进昆明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一股青春混着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前卫的思想与淳朴的民风碰撞后,一顿科学与自然交织的盛宴立即热腾腾地出炉,请君品尝。 6月16 |
展会上的年轻化元素菜 ■ 都市时报实习记者 黎汉沿
具有创意的造型吸引市民拍照
■ 都市时报见习记者 张萌
走进昆明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一股青春混着乡土的气息扑面而来。当前卫的思想与淳朴的民风碰撞后,一顿科学与自然交织的盛宴立即热腾腾地出炉,请君品尝。
6月16日,“2012创意寻甸”主题设计活动展正式拉开帷幕。从实地考察,到理念设计,再到制作展品,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700多名师生,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寻甸各个待开发的地区,分析了寻甸旅游产业所存在的发展需求,再根据学院的不同专业,从产品的设计、包装、广告、视觉符合、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环境艺术、景观雕塑、公共空间、数字艺术、多媒体视频、民族民间工艺、旅游产品开发等环节展开设计创意。此次展会共展出各类展板1500余块,实物作品1000余件,展期为5天。
从溶洞与温泉入手 建设生态旅游
“我永远不会忘记,到寻甸撒米罗溶洞群的那一天。”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小熊回忆,2011年9月,在“创意寻甸”主题设计活动正式启动之后,作为第一批到寻甸考察的学生,他们逐一拜访了寻甸景点。而去撒米罗溶洞群时,客车刚到山下,大雨就立刻打湿了路面。地湿路窄,室内设计专业的52名同学就徒步走向溶洞。走几公里后,大雨早已打湿了全身,可是同学们却都被溶洞的奇景给吸引住了。小熊和小组成员回到学校后,一直对撒米罗溶洞的地貌念念不忘,于是决定以溶洞为创作母体,建一个溶洞酒店和溶洞地质博物馆。
在小熊所在的小组展览区域内,两边的展位都用深褐色、曲线延展的纸板包住边缘,使人有一种置身溶洞的神秘感。一幅幅在溶洞内的酒店设计图跃然展板上,结合溶洞流线型的特点,他们的酒店室内设计也尽显线条与简洁。
“在溶洞内建酒店,虽然可行性不高,但这个概念可以延伸。”小熊对于设计出的作品满意度很高,虽然在溶洞中的实施性不高,但是这种自然融入感强烈的设计在旅游景点附近效果都会非常好。
实用性强的创意商品市场占有率高
在此次展会上,近九成的学生作品都可以出售。不仅仅是小商品,一些室内、景观设计理念也可以出售给需要的设计公司。这也是这次展会令小熊很是自豪的一点:“我们的设计价值能通过这种形式直接体现出来。”
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制作了很多原生态的家居和摆设。其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展区就是由室内设计专业设计的“寻隐庄舍”。在展区内,一个以马为造型的木制桌子很受瞩目。桌面由三部分组成,“马头”和“马尾”成倾斜的桌面,上面均有一些凹槽可以放置茶盒或杂物,支撑桌面的支柱像马的身体和四肢,镂空的条框设计,可以装饰,也可以放一些书本杂志,原本几块粗糙的木板经过创意组合,成了可以收纳很多东西的“马桌”。
旁边的三把椅子也很有趣,椅子分成上下两个部分,可以活动,将上下两部分扳成一定角度后,就是舒适的躺椅,而将两部分放平后就是可以放在草地上的长条形桌子。有创意的还有顶上的灯饰,几个灯泡和麻线,看似简单的组合,却因为麻线将灯泡电线缠绕了一遍后,原来像一团乱麻的电线,瞬间变成了很有质地的装饰品,最后再按照一定的规则,将缠有麻线的电线在顶梁上固定后,立刻成了精美的家居用品。
市民追求生活品质 为创意提供市场
30多岁的刘女士是一名大学老师,因为朋友是云南艺术学院的老师,她便在昨天到展馆参观。本来只是想来捧场的她,一进展馆,就立刻迷恋上了学生们的创意作品。不到一个小时,她已经预订下了两个麻布制的抱枕和一个手工陶艺花瓶,展会结束,她便会来买走。“我就要搬新房了,这些东西完全就是我想要的风格。”刘女士表示,她从家乡广州到昆明教书,也正是因为爱上了云南的民族文化。
昨天是展会的第二天,有近三分之一的展品就已经贴上了“已售”的标签。“会来这里参观的,很多都是文化素质高的人,他们所追求的生活品质也很高,所以喜欢这些创意商品。”刘女士表示,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逐步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创意商品市场的前景会非常乐观。
微博推荐 | 今日微博热点
[上一篇:我省开展“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创意设计大赛
] |
[下一篇:常用物品 创意设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