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阅读 ┆ ┆ ┆
查看全文>>
素描写生中调子明暗层次的科学规律性
(2010-08-11 23:55)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艺少儿美术·美术技法
素描,作为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有它的客观规律。
在绘画上有“三大面”的论述,我国传统山水画论上亦有“石分三面”之说。在现实生活中,“体”的构成至少要有四个平面,而在视觉上,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物体,我们的眼睛能同时看到的最多只有三个面,也只有在看到三个面时,物体的体积感最强、所以、三个大面是绘画上构成体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往细里推,由整体到局部,可以求得很多层次的三大面——即很多层次的由大而小的体的感觉,也就是大的起伏上的小的起伏。但不论怎样柱细里推,细部总要服从整体,以保持三大面的整体感,求得大体与局部(小体)的统一。
实际上一个物体是很复杂的,它决不止三大面,但用构成体的基本三大面的观点去看物体,就可以主次分明地去分析体面的关系。
尽管素描的表现技法多种多样,但其造型的基本手段可归纳为两种:就是前章提到的线条与明暗。在实际作画时,可以完全用线描或完全用明暗调子来表现对象。我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双勾等以线条造型,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西方、如法国十九世纪
阅读 ┆ ┆ ┆
查看全文>>
素描习作的方法与步骤
(2010-08-11 23:36)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艺少儿美术·美术技法
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于整体印象的形成;相反,在其思维里面还会出
阅读 ┆ ┆ ┆
查看全文>>
素描教学中的“点,线,面,体”
(2010-08-11 23:24)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艺少儿美术·美术技法
在西方造型艺术体系中“无点不成线,无线不成面,无面不成体”曾经典地概括了点、线、面、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点是线的基础,线是面的基础,面是体的基础,在素描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辨证地运用三者的相关理论,来启发、引导学生,对我们素描教学上档次的提高,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从绘画学这个角度来讲,任何物体都是由点、线、面、体组成。那么怎样运用“点、线、面、体”的本体语言来启发、引导学生呢?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经验,谈谈个人的体会,并借此抛砖引玉。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观察”。 “观”是指大体的看,粗略的看;“察”是指仔细的分析,反复的比较。通常情况下,正确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教与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逐步提高。
素描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很复杂的,而且不同的专业老师对观察方法的理解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的方法也是相当的多。但是,在这里我们仍然要提倡科学的观察方法——先观而后察。其理由有两个方面:一、大体、粗略地看有利于我们观察物体的视线总在整体之中。二、一开始就进入仔细分析、反复比较是不利
阅读 ┆ ┆ ┆
查看全文>>
关于彩色铅笔
(2010-08-11 23:19)
标签: 育儿 分类: 新艺少儿美术·美术技法
问:彩色铅笔是怎样制成的?
答:
彩色铅笔是在有槽的木条的槽中压入有颜料的黏土做成的。下面是对铅笔的介绍。
铅笔是一种用石墨或加有颜料之粘土做笔心的笔,为硬笔范畴,也称西洋硬笔。
铅笔首创于英国。1564年,英国坎伯兰郡博罗戴尔的一棵大树被暴风拔起,树根下露出一种黑石矿石——纯石墨,当地的牧羊人即用其在羊身上打记号。后纯石墨被城里商人发现,并加工成条状出售,用于货物的包装上作标记。1764年巴伐利亚的一名叫卡斯帕尔·法比尔的工匠,把石墨磨成粉,并与硫、石弟、树脂等混合搅拌,然后压成条,外面包上纸制成石墨笔,在欧洲流行。1790年,英国鉴于法国拿破仑发动侵略战争,停止对法国供应石墨笔,拿破仑便命令法国化学家雅克·贡戴制造石墨笔。由于法国石墨蕴藏量小、质量差等情况,雅克·贡戴便在石墨里掺入部分泥土,放在窑内烧制,结果烧出了银灰色的象铅一样的东西,于是人们称之为铅石。1812年,由于英美边界冲突,英国遂不向美国提供高质量石墨,木工威廉·门罗便根据美国石墨质低易断之特色,把制作的石墨条放入事先刻好小槽的薄木条里,然后将上下两片薄木条粘合
[上一篇:烟台少儿美术培训
] |
||||
|
||||
[下一篇:少儿杂志美术职位信息汇总 ] |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