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字体:】
美术教学读书笔记
作者:htzhaina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52 更新时间:2010-11-11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制定,美术课程越来越讲求学习活动的综合性,注重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积极尝试,积累了一些经验。
“玩”对于小孩子来说是最“有趣”的了,怎样才能让学生玩起来呢?这就要靠我们老师不断挖掘教材内容,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来让学生“玩”,在教《手印、指印变变变》一课时,我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不同色彩的颜料,让学生粘上颜料,用手指去按印,学生觉得有趣极了,积极性一下子就调动起来了,在按印后我又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指印好不好看?象什么?小朋友唧唧喳喳就炸开了锅,与此同时学生就体会到了自己的指印不仅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他们也是一件作品,这样学生就体味到了按印的乐趣,了解到了“创作”也是一件“简单”的事。
新课程标准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要求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的思维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化做具体成果的能力。
另外,以往和当前的美术教育,由于单一偏向绘画或工艺课的教学,还有许多方面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特别是还有许多阻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因素存在:
偏向于写生编成的“图画本”,主要从写生的角度、以成人的审美目光去考虑内容的编排,其缺点是审美视野狭窄,远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展现了一定程度上儿童的生活世界,但仅以同龄儿童作品的呈现来启发儿童学习美术,也只能使儿童的审美水准停留在比较低的层次。无论是偏向于写生构成的“图画本”,还是偏向于想象编成的美术教材,都抑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纯想象教学法”等教学方式的影响,因此,目前美术教学还未能找到一种较能体现现代小学美术学科特点,反映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我们认为小学美术“趣味教学法”对于弥补传统美术教育的弊端以及吸收当前美术教育中的优秀成果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切入点,对于激发学生美术兴趣,开发学生思维,提高审美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章录入:htzhaina 责任编辑:htzhaina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