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于这样的性格,无法画画似乎是最重的刑罚。直到林彪事件之后,气氛突然松懈下来,吴冠中开始能够背着粪筐到田地里写生。
1978年,在逐渐回归正常的气氛中,吴冠中再次发言,他对自己的学生提出“解放美术领域的奴才”,并于第二年,在《美术》杂志发表《绘画的形式美》一文,引发激烈讨论。1979年是一个转折的年份,一边美术界极左的惯性仍在,另一边已经出现“星星画会”这样争取话语自由的民间活动。此时,吴冠中的发言不可避免地成为新旧思潮对撞的引信。虽然再次遭到批判,但毕竟政治运动的大势已去,吴冠中当年被选为美协常务理事。这似乎是体制内对其认可的一个标志。
“1979年到1984年是吴冠中最辉煌的一段。”贾方舟对记者说,“他是憋了三十年,不得不说了。”
1985年的“八五美术新潮”运动将人们的目光吸引到更年轻的一辈艺术家身上,吴冠中被这群热衷“后现代”哲学的艺术家所忽略。直到两年后,他的作品以超过百万元的高价成交,再次被捧为明星。
进入晚年,被体制和市场都视若珍宝的吴冠中却对双方都表现得深恶痛绝。他曾多次炮轰“美协”和“画院”的僵化体制,甚至将过热的艺术市场比作“妓院”。他曾对贾方舟说起,“我现在就是一块唐僧肉,谁都想吃一口。”而半个世纪前,他回国后的梦想是“能像唐僧一样,安静地译经”。他的一生似乎像一个无法咬合的齿轮,始终与时代、与政治、与体制、与内心磕磕绊绊。
2007年,贾方舟为吴冠中在798策划了一次个展,让许久消失于人视线的吴冠中再次成为新闻话题。实际上,在此之前,吴冠中自己曾偷偷考察过宋庄画家村和798。此时,他已经将近九十,向故宫、中国美术馆等捐赠了自己的大部分作品,而自己仍居住在简单的两居室单元内,三个儿子无一人学画。
[上一篇:吴冠中"笔墨等于零":与鲁迅"汉语拉丁化"接近
] |
||||
|
||||
[下一篇:叶朗:精神境界与审美人生 ] |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