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实际上,成功者并不能完全代表既得利益,“成功学”才彻底代表既得利益,批评既得利益的根本在于批判既定话语。
如果可以把当代艺术——或者说理想形态的当代艺术——规约为不断质疑既定话语的艺术实验与实践,那么批评既得利益不是理所当然,甚至是其本质属性吗?历史的任何一次推进,注定要打破既得利益,这或许也是一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规律。
市场的危机最终会由市场自身来解决,但另一方面,这场危机或许就是历史的契机,正如1992年市场经济改革是实验当代艺术与市场关系的契机一样,目前的这场还没有消退迹象的经济危机正是站在市场的肩膀上去反思更多问题的契机。
总之,摆在眼前的,除了如何建立一个良性的艺术市场的问题之外,需要讨论的还有很多,其中最为首要的是形成一个论域,一个公共空间。不要指望当代艺术变成文化产业就合法化了,合法化的标志是言论自由的事实的确立,合的是宪法,而不是王法。在这种合法性尚未真正获得之前,只能寄希望于当代艺术自身论域的形成与拓展,在这个基础上,人权层面上的合法化才是可欲的。
八十年代的启蒙思想论域被历史事件掐断了,九十年代的学术理论论域被市场消解了,2000年以来,所谓批评的失语就是论域的消失。现在,到了重建一个论域的时候了,有一个独立的论域,某艺术家是大师还是明星,某出版物是巨著还是垃圾,某言论是洞见还是做秀,等等这样的问题才有一个讨论的平台。有一个开放的论域,各色草民才不至于躲在网名后面谩骂,权威人士才不至于把一切批评的声音都宣判为人身攻击。总之,有了一个公共的论域,批评才是一种“中性”的学术言论,争论的各方就没必要见面就脸红了,是为公器而不是私利,何必脸红呢?
这场历史的漩涡,说不定就是历史的旋进,只要人们想去推动,而不是只在搅混水。
[上一篇:羊慧明:公众期盼诚信的艺术市场
] |
||||
|
||||
[下一篇:通胀来了,买房?买金?或者买艺术品? ] |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