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展览城市:香港
策展人:曾滟媛
展览时间:2011-03-24~2011-05-20
开幕时间:2011年3月24日18:00
展览地点:香港艺术创库画廊
地 址:香港新界荃湾海盛路九号有线电视大楼20楼2009室
参展人员:李昕、李胤、惠欣
主办单位:香港艺术创库画廊
“三人行·形同陌路”——写在展览前的话
在写以下这些文字的时候,离“三人行·形同陌路”展览开幕还有十几天的时间了。这段时间以来,我时常会去艺术家们的工作室,看到他们不断更新的作品,就仿佛春天即将要结出的果实,等到展览开幕那天,一定会是诱人饱满的硕果。
在策划展览的初始,掺杂了太多关于展览或者作品学术层面的考虑,希望在选择艺术作品的时候能够找到并反应出它们潜在的关係。后来,选定了惠欣、李昕、李胤这三位年轻艺术家参加这次展览,可无论是创作风格、题材、手法、作品内涵等等,他们叁个人的作品看上去都是那样不相般配,甚至我想到要是将这三人的作品放置在一个展示空间裡,会产生怎样不和谐的视觉效果。可最终还是邀请了他们叁个人共同参与这次展览,并为展览定题为“三人行·形同陌路”,来对应他们即将展出的作品。我并不希望一个展览因为刻意赋予其特殊涵义而变得牵强附会,更不希望所谓的展览意图掩盖艺术作品真正想要表达的内涵,而“形同陌路”在这里再直接不过地表述了这次展览的形态,为观者呈现这三位艺术家各自独特的艺术创作。因为让更多的观众认识并瞭解优秀的年轻艺术家才正是艺术创库及我个人在策划本次展览、包括未来一系列展览活动的初衷。
认识这三位艺术家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不过,因为这次展览和他们有了更加频繁的交流,让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他们及他们的作品。惠欣、李昕、李胤叁个人的作品有各自独特的创作思路和技法,而作品本身也清晰、準确地反应了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不会令人看起来晦涩难懂。儘管叁个人的作品“形同陌路”,可他们从不同的表述角度出发,完整地勾勒出我们这代年轻人的所感、所思。
惠欣,一个善于把玩图像的艺术家,无论是中国传统绘画、民间美术、流行文化……他都可以从中摘取他想要的那一部分图像,通过独特的呈现方式营造出一个个华丽、炫彩、感人的场景。对于图像的选择和描绘,源于惠欣本能的情感取向,而非利用图像与现实进行比对,正因为如此,大量源自不同时空的图像元素即使被他设计在同一平面中,也显得统一而不衝突。这些图像经过惠欣的重新演绎和拼贴再造,也流露出别样生动的美学意境,并构建起了一种新的审美趣味。这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依然延续了惠欣一直以来的创作思路。其中的一组六联画,选择了8、90年代风靡内地的六位港台女明星的旧照片作为创作塬型,如张曼玉、翁美玲、林青霞等。自改革开放以来,香港的流行文化逐渐传播到内地,香港电影、电视剧无疑是当时最直接的传播手段,影片中的明星,无论是穿着的服饰,还是装扮都深深影响了内地的审美取向,惠欣重拾了那段时期特殊的记忆并进行了重塑。当然,这不是一组单纯的肖像画,儘管明星作为艺术家的创作题材已司空见惯,惠欣这一做法似乎显得有些冒险,因为很容易被纳入到对类似描绘明星的艺术作品进行评述的语境中,不过,纵观惠欣创作的整个线索,就会準确领悟到他的意图。
李昕,一个情绪表达似乎很内敛的艺术家,或许他的情绪都深深隐含在画中。从这次展出的新作,追溯到他早期的作品,可以将其概述为一个成长的故事。作为80后的见证者,他经历这个时代赋予这代年轻人的一切,或许可以概括为幸福、甜蜜的生活,可这些仅仅流于李昕作品的表面,在作品背后复杂、纠葛的关係中这些美好情景只是迷人的假像。早期作品中的人物主角在新的作品中已经蜕变成了青年,在鲜花弥漫、枝蔓缠绕的境遇中,流露出看似浪漫的甜蜜气息。作品《被爱的普罗米修斯》不免让人想起希腊神话中关于神明普罗米修斯的神话故事,为了人类幸福,忍受着日復一日被恶鹰啄食肝臟的痛苦。而作品中的男孩不再有被鹰折磨的痛楚,好比已经被赫剌克勒斯解救的普罗米修斯,可他终究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那些缠绕的蔓藤就像永远戴在普罗米修斯手上嵌有高加索山石片的铁环。伴随成长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欲望、情感纠葛、烦恼……,种种情绪交织在一起,这或许就是李昕难于言表的万千思绪。男孩置身于带有零星利刺的玫瑰花丛中,借用当下的流行语“痛并快乐着”来形容这个场面似乎还显得有些恰当。
李胤,同样出生于80后的年轻艺术家,更加关注于对现实的反思。他之前的作品都运用了鲜亮的色彩,营造了一个个由现实场景延伸而来的梦幻乐园,表面上会让人体会到轻鬆愉悦的氛围。喷泉、桃花、假山……,男孩们流连于其中,极尽享乐。灼灼盛开的桃花,她的艳丽、妖娆稍纵即逝,可依然牵动着其间那些男孩们难以消停的欲望。80后的年轻一代,面临现实生活中充斥的太多诱惑,难以抗拒,这些诱惑犹若炙热的桃花、梦幻的池水,侵蚀着他们内心。他们遭受着因无法满足欲望所产生的焦虑、欲望满足之后又害怕失去的惶恐,这一切情绪的交织和现实的境遇让他们日渐失去了自我。在新的作品中,“水”依然是李胤传达作品资讯的重要载体,画中的人物置身于潺潺流动的水中,孤独、迷茫。昔日戏水的场景已不復存在,因为这不再是温婉的池水可以令他们悸动痴迷。流水或许可以洗去铅华、冷却他们的欲望,然而,反復抚过他们的身躯也会令他们变得麻木。这湍急的流水更像是他们遭遇的现实,纵然不会为你停留,即使身在其中也无力掌控,只希望自己不要被现实钝化了感知和棱角。
对于这三位艺术家的作品,以上文字并没有做任何学术上的阐释,因为我们都还年轻,要刻意去赋予这些作品有关学术意义上的定位,仿佛显得有些矫情。这次展览,仅仅希望单纯、直接地向观众介绍这三位正在认真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并展示他们作品中独特的精神意蕴。
曾滟媛
2011年3月7日于重庆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