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他们正在主动或者完全被动地与市场正面碰撞;他们像当年在酒吧里的驻唱歌手一样,随时等待着一夜成名;他们像农民一样蛰居在村庄里,却用最先进的通信方式洞察外界的行情……
这两天高惠君的电话响个不停,有人不断地给他打电话,让他引荐著名拍卖公司的老总,对此他烦透了,“一个整天想市场的画家,脑子是进水了。”这是高惠君一贯的观点。回想起自己1993年入住宋庄时的情景,不禁感慨,那时候尽管穷困潦倒也没有像这位打电话的仁兄这样,一心想画出收藏家喜欢的画,挖空心思使自己作品升值。
中国最大的艺术原创基地
高惠君1993年入住宋庄,是进入宋庄画家群落的第一批画家,来宋庄的理由是“因为这儿房子便宜,而且可以拥有大的画室”。正是因为这么多的高惠君们来住,宋庄发展到现在已经有七八百个画家,可以说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原创基地。这些画家有不同层次的、有刚入道的新手,还有在圈儿里赫赫有名的大画家。他们收入差别也很大,既有不名一文、几年卖不出一张画的,也有大红大紫、年收入上千万元的。韩国的一个画廊代理宋庄的顶级画家,一年的代理费就是1000万人民币。宋庄现在自己也有几个画廊,有前哨画廊,是个做建筑发了财的老板开的;有画家村画廊,是一位画家的妻子开的;还有当地农民开的画廊。宋庄艺术已经走向国际化。罗氏兄弟的画赫然出现在美国2005年10月的《DEPARTURES》杂志封面上。而且罗氏兄弟还给德国世界杯设计海报,只是在海报上签个字就1000欧元。
传奇经常上演
在宋庄每年都上演着画家成名的传奇故事,陈光武就是一个。“十年没卖出一张画”这是宋庄人对陈光武惨淡生活的概括。业内人士说他在绘画方面是“很有抱负的,但国内没有人能欣赏他的画。”1997年,穷困潦倒的他去北京四合院画廊,把自己的画给对中国当代艺术颇有研究的瑞士大收藏家希克看,当即被欣赏,然后付了一大笔钱。结果一身破烂的陈光武在回去的路上,警察看到一身寒酸的他,身上却带有大量现金,于是把他直接带到拘留所。后经陈光武再三解释,警方给北京四合院画廊打电话,画廊证实确有此事,陈光武才被释放。这件极具戏剧性的事件成为陈光武“走运”的开端。从此,陈光武的画被瑞士大买家高价买走。“他现在可‘发’了。”圈内人对他的故事既羡慕又欣慰。在宋庄这样的故事经常上演,但是和陈光武当初一样贫穷的人也有得是,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占30%。
生存在画家群落里
到画家村的人,不同的人有各自不同的理由,但有一个共同点是对艺术的爱好和追求。画家村,安静、有山有水、风景好,而且生活成本低。自打有了画家的居住,这些村落逐渐地热闹起来,吸引了一些画廊和国内外的画商。“处于经济变革时期的中国当代艺术很丰富。”这是老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评价。继上世纪80年代圆明园画家村出现后,紧接着上苑、下苑、宋庄、平西府村等画家群落陆续出现。
进入3月份,京城里的几大拍卖公司又热闹起来,紧锣密鼓地准备新一轮的拍卖季。眼睛直勾勾地盯着这些拍卖的,不只是收藏家们,还有那些散布在京郊画家村里大大小小的画家们。为了被承认,更为了生存,这些群落画家正在主动或者完全被动地与市场发生碰撞。他们究竟如何由独居画室走向市场呢?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画家群落的一些画家,揭开画家市场运作之谜。
靠人际传播成名的画家
“人际传播是画家成名的重要宣传渠道。
用“柴门闻犬吠”这样的古诗来形容高惠君的住宅很合适,记者还未进门就听到一声声狗叫。1993年高惠君和其他五位画家花了11500元买下当地农民的院子,用两万多元盖房。“人际传播是宋庄一些画家成名的重要宣传渠道。”高惠君认为自己的画逐渐打开局面与圈里人口耳相传有关。
然而口耳相传这种方式也确实让他吃了不少苦头。在1995年他经济极端窘迫时,偶尔的一幅画卖了2000美元,“我确实不懂市场,完全不知道我的这幅画到底值多少钱。”1996年来自韩国的印德画廊的中国代理朴学成和一个韩国人听说了高惠君的画,看过后表示愿意买下4张,先交了1000美元的订金,拿走画后音讯皆无。“这4张画至少1万美元。”高惠君讲起这件事仍然愤恨不已,他万万没想到印德这么正规的画廊竟然干出这种事,“这也许跟当时韩国的经济衰退有关,但不管怎样,总得对我有个交代呀。”他想告这家画廊,但律师费、跨国诉讼费等费用是难以承担的。“我不跟他们打官司,没时间,也耗不起。”这件事使高惠君久久不能释怀,在2004年他画了两张画,上面写着“无耻骗子朴学成”,他要让这个骗子永留“史册”。
高惠君在成名之前,惟一为自己做的宣传就是深圳的一家杂志要编100个艺术家的画册,高惠君把自己的画给了这家杂志社,并赠给两张小画算做报酬。“这是惟一的一次,我不喜欢总是这样做。”在高惠君失意时,有不少画家如祁志龙、夏星很喜欢他的画,经常来买。天津美术馆的馆长因为喜欢他的画,还特意在天津为他办了画展。渐渐地也有一些画廊来找他。记者在他的画室里看到他的画,景物有野鹤孤云,整个色调给人一种寒气。
高惠君的人生发生转机从北京现在画廊经营高惠君的画开始。
栏目动态 艺术 设计 学习 美考 博客 BBS
高惠君在一个酒吧里认识了曾经做过唐朝乐队经纪人的黄燎原,两人很投机,很快成为好友。高惠君这时也许并没有意识到与黄燎原的不期而遇,正是与市场的邂逅相逢。2004年,黄燎原投资的北京现在画廊成立了,它的口号是“代理能够进入艺术史的画家”,提倡“把中国现在艺术留在中国”。展览、做画册、对外宣传、拍卖公司等,2005年北京现在画廊为高惠君办了三次展览,并且在嘉德、翰海拍卖他的画。这些全方位的包装,使得高惠君名气越来越大了。目前台湾的索卡艺术中心、法国的画廊做他画的代理。现在高惠君的画是一幅六七万元,一年大概画60多张,但普通的购买者是买不到的。
[下一篇:陈丹青解说意大利文艺复兴展
]